越南“粟裕”阮友安:美国人现在都恨他,85年曾让解放军吃了小亏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阮友安,这个名字在1985年曾让解放军略感棘手,他精彩的一生,代表着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将军的非凡历程。

1945年8月,他加入了越南解放军,跟粟裕将军的经历相似,阮友安也是从一名普通士兵,一步一步成长为了将军。

阮友安,作为军界新冒出来的年轻高手,在越南可真是出了名。西方军人对他感情挺复杂,又佩服又恼火。特别是在越战里跟美军对上时,他那出色的战绩,让人想忘都忘不了。

【从工人子弟到传奇将领】

阮友安,1926年在越南的宁平省呱呱坠地,他是个工人的孩子,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世界。

1945年,他参加了越南解放军,那时候它还叫越南人民军的前身,是由救国军、宣传队还有其他一些武装队伍合起来的。没想到,短短一年后,他就成为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的一份子。

1946年11月的时候,越南军队开始正式跟法国军队打仗了。

1951年2月份,打法国鬼子那会儿,越南的“卫国军”换了个大家更顺口的名字,叫“越南人民军”。这时候,他们也开始把正规军、地方部队还有游击队这三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。

抗法战争中,不仅越军的整个体系得到了锻炼,阮友安也从一名营长不断成长,最后当上了步兵316师98团的团长。

1958年,他被授予了中校的军阶,然后在1963年,他成为了步兵325师的指挥官。

1964年年底,他带着队伍往南走,去帮助越南南方进行战斗,到了第二年,他当上了西原军区的副司令和参谋长。

1965年秋天,阮友安这位老练的中校,他亲自指挥了B-3战线的偷袭行动。尽管最后战斗没能赢,但他展现的指挥才华和战斗策略还是让人十分佩服。

就算碰到难处,他也能够果断地带着指挥部撤退,保存实力。

阮友安一辈子都被战争的阴霾笼罩着,他和战场紧密相连,仿佛融为一体,成了历史上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。那些北越的高级将领们,行踪总是飘忽不定,打仗时还爱用假名,所以外界对他们知道得很少。

阮友安的经历在秘密文件里记录得非常简单,就短短几句话:他当兵45年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越南的两场大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。

阮友安老家在河内,他1926年来到这个世界。他老爸以前在白梅机场当技工,因此也加入了1937年在越南反抗法国人的行动。

阮友安心里,因为父亲对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抗争,悄悄埋下了一颗勇气的种子。

就在那次反抗法国人的行动中,阮友安的爸爸被法国人抓住并关了起来。

阮友安他老爹被抓走以后,他也慢慢开始走上了闹革命的道路。

几年的历练过后,到了1945年,19岁的阮友安趁着秋天革命大胜的好时机,加入了军队。

在部队里,阮友安训练特别卖力,总是抢着冲在最前面,因此他很快就得到了提拔。

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,先当上了训练班长,后来又升为了连队的政治头头,一步步往上升,厉害的是在奠边府战役那会儿,他还当上了团长呢。

打过抗法战争后,阮友安升了官,做了参谋还当了师长,带过好几个部队,像是有光荣传统的第三十五师、第一师,还有第三百零八师,都是他指挥过的。

同时,那段时间他一直是高级军事学院的掌门人,事业上一帆风顺,阮友安的家庭生活也十分幸福。他的妻子是名平凡的化学教师,他们育有三个子女,后来又添了三个宝贝孙女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
到了老年,打仗的日子早已远去,生活归于安宁,但阮友安对那些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,依然记得清清楚楚。

在一本回忆录里,阮友安聊起了德浪河那场大战,他讲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,还有怎么参与指挥的。他们的打算是围住美军的地盘,让西贡的部队来帮忙,然后趁机把他们一网打尽。

那时候,他们得知美军已经在越南靠岸,于是就规划了战斗的三个步骤:第一步,先攻打波来梅,让南越的军队上钩然后打他们个措手不及;第二步,做好应对可能来帮忙的美国大兵的准备;第三步,时刻留心,一旦发现有美国人在后面空投下来,就马上反击。

阮友安带着40人的队伍,作为B-3战线的二把手,奔赴前线指挥中心,参与这场精心策划的战斗。

1965年10月份,越南的反抗武装在西原地区发动了波莱梅战役,跟南越军队和美军干了一仗,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突破敌人的防线,阻挡住敌人的增援部队。

美军头儿威斯特摩兰,采用了“找茬儿加消灭”的战术,让刚组建好的第1骑兵师从天而降,到处找敌人开打。

不过在德浪河谷,他们碰巧遭遇了越军的步兵大队,于是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直升机空投战斗就打响了。

阮友安等越南士兵行动迅速,抢先对刚换班上阵的第1骑兵师发起了攻击,美军吃了大亏。仅仅16个小时的战斗,美军就伤亡了479人。

比起来看,越南军队伤亡不大,一共是354人。

这场战斗给阮友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他指挥的越军,虽然火力远远不如美军,但表现得非常英勇,大大打击了美军的士气,也让威斯特摩兰的战略露出了马脚。

打完仗后,解放军部队重新进行了安排,建起了步兵第一师,由阮友安来当头儿。1967年11月,阮友安指挥的德都1号战斗里,又一次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,赢得了那场最大的战斗胜利。

六十八年后,阮友安被调到了越南在老挝的志愿军指挥部工作。

七十年来,他领导了编号为139的那场大战,打败了皇家老挝的陆军部队,确保了查尔平原在自己的掌控之中。没过多久,阮友安就被提拔为步兵308师的师长,这位冲锋在前的指挥官,他的名字被历史永远铭记。

【胜利背后的代价与反思】

在德浪河谷战役里,越南人民军的头儿阮友安一下子出了大名,赢得了大家的钦佩。

虽然在1968年的9号公路一溪山战斗中遭遇了一点小挫折,但阮友安和他带领的第308A步兵师尖兵团队依然名声在外,深受越南将领们的信赖。

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后,阮友安慢慢懂得了,打仗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,都得付出不小的牺牲。

1971年发生的那场战斗,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。

1971年,“兰山719”行动隔天,阮友安指挥着第308A步兵师火速出击,赶在南越军队还没在北边筑起防线前,就越过了16号公路。

一到战场,阮友安就意识到了500高地有多关键,他赶紧找了个地方建起指挥所,开始查看周围地形,琢磨起敌人的情况来。

等战场形势变得清楚后,阮友安接到了新任务:拿下500高地。他瞅着地图,心里很快有了主意:先把敌人围住,等他们累得不行了,再冲上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。

主意拿定后,他立马给出了战斗任务,步兵开始挖宽战壕往500高地靠近,同时火力小组负责给他们打掩护。

最后,这个策略起作用了。美军运送物资的直升机群挨了打,其中一架被打了下来,其余的吓得赶紧飞走了。接着,美军派武装直升机猛烈攻击防空连,没想到也被打了回来,一架被打伤,还有一架被高射机枪打了下来。

围了四天之后,阮友安听了听电台又看了看周围情况,发现第39营的别动军被团团包围了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越南人民军的攻击范围之内。

遭到封锁后,别动队没辙了,只能躲在防御工事里头,但这些工事天天被越南人民军轰炸,损坏得很厉害。

阮友安打算先动手,派第88步兵团6营的9连和11连去抢占2号小山头,接着再让第102步兵团倾巢而出,一举攻下500高地,并把别动军的第39营全歼掉。

我们计划在1971年2月18日晚上11点开始发起攻击。

就在要行动的那天晚上,阮友诗营长挑了杨登海,让他来搞定定向雷,炸开500高地那道难关。虽然敌人炮火猛,有人受伤牺牲,但他们像硬石头一样,越有阻力,越要往前冲。

在布雷区,阮文杜展示了他那高超的排雷本事,就像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,小心翼翼地清除地雷,为大家开出了一条安全的路。

晚上11点,炮兵团开始发射,把定向雷投向铁丝网,瞬间将其炸开。随后,88步兵团的9连和11连像离弦之箭猛冲2号小山头。39营的战士们又饿又累,但还是拼尽全力抵抗,不过打了3个小时的硬仗后,小山头还是被越军攻占了。

不过,阮友安因为损失太大,只好把88步兵团6营撤回来,让102步兵团9营去守那个地方。可没想到的是,美军在那时候轰炸了高地。虽然遇到了很多麻烦,但102步兵团9营还是勇敢地担起了防守的任务,并且成功地把39营的反击给打退了。

阮友安心里一直惦记着后勤的麻烦,仓库被毁,东西也丢了不少。16A公路上,大卡车开得特别费劲,其中一辆拉大米的车还被打坏了,幸好司机逃了出来。情急之下,阮友安下了狠心:今晚一定要把500高地拿下。

下午5点,675炮兵团第二营的炮弹像猛虎一样猛烈,直扑500高地中的3号和4号小山头。晚上7点半,全面进攻的号角吹响了。

烈焰熊熊,炮声隆隆,烟雾弥漫开来,102步兵团9营像飞速的箭矢一般向前猛冲,很快就把1号和3号小山头占领了。到了4号小山头,敌人拼死抵抗,还叫来了南越的炮兵帮忙,让越军吃了不少亏。

现在,102步兵团9营的四个连队,其中还有一个专门的火力连,都上了战场。尽管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,但4号小山头还是像石头一样攻不下来。

被围困的黑虎营,五天里既被围又断粮,但他们还是拼死抵抗。可惜啊,一直得不到补给,他们的好运终于用完了。在2月20日下午4点04分,39营只好丢下4号小山头,朝西边冲出去。

102步兵团第9营像猛虎下山一样,飞快攻下了500高地。而39营剩下的199名战士安全撤离了,不过他们损失了超过半数的兵力。

按照《越南人民军的医疗后勤历史》说法,攻打500高地的那1026名越南士兵里,有185人受了伤,61人不幸牺牲。这样算下来,越南人民军的实际损失比39个营还要多。

虽然39营被围、没了粮食和弹药,处境艰难,但102团还是没能打败他们,反倒是自己的损失比对方还大。

对于被誉为越南顶尖主力的102团来说,明显还有进步的余地。

与此同时,24步兵团的战士们隶属于304A步兵师,在9号公路附近的351高地执行阻击任务时,遭受了重大损失。

这让阮友安深深明白,尽管越南人民军赢得了500高地战役,可这场胜利背后的牺牲实在太大了。

在耀眼的胜利光环下,往往藏着不少付出和辛酸,阮友安心里清楚,高手如云,强中自有强中手。到了八十年代,他碰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难缠的对手。

【与解放军交手】

1972年,阮友安带着越南人民军,在老挝的战场上,打响了名为“Z”的战役第一枪。

他亲自坐镇指挥,312师、316师还有886团这些步兵队伍,就像洪水猛兽一样,迅猛地冲进了热闹的桑通和龙镇,紧接着又风驰电掣般地占领了查尔平原,把它紧紧攥在手中。

可是,战争真的很残酷,它根本不会给人留下一点喘息的时间。

那年春天,越南向南越发起的猛烈攻势,结果却像是碰到了铁板,被南越军队猛烈回击,打得他们节节败退,损失惨重。

就在这时,阮友安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接过了指挥的重任,带领308师赶往广治市参加守卫战。他们勇敢地对抗着南越军队凶猛的反扑,这一守,竟然守出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大胜。

广治市局势稳如泰山,阮友安立下大功,因此被选中前往苏联进一步学习,到1974年,他光荣晋升为少将。

1975年春天,阮友安当上了第2军的军长,开始迎接新的考验。

越南的战士们对南越发动了一场历史性的“大反击和大冲锋”,阮友安将军就像猛虎冲入平原,指挥队伍冲破层层防线,占领了历史悠久的顺化城,并且把南越的第1军团打得落花流水,为一路攻向西贡扫清了全部道路。

继续努力,阮友安将军挥动着手中的指挥棒,带着第2军加入了胡志明市的战斗,他们就像勇猛的勇士,冲进了西贡的总统府。

1975年4月30日11点30分,越南解放阵线的旗帜,上面有红蓝颜色和金星,高高地飘扬在了总统府的屋顶上。

越南战争终于结束,阮友安将军和战友们的事迹,被永远铭记在了历史的丰碑上。

1980年的时候,阮友安因为表现出色,被提拔为了中将。

1983年,他成为了军队竞赛委员会的领头人,隔年又接替了杜程的位置,当上了第二军区的副司令和参谋长。

不过,战斗的考验还在继续。

1985年,在老山那片战火纷飞的地方,阮友安将军无奈地走上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战役,而这场战斗,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无法取得胜利。

在老山战场上,越军连连吃败仗,这时阮友安又一次勇敢地站了出来,亲自到前线去实地了解情况。但这次,他亲眼看到中国军队的强大后,意识到光靠胆子大是没法改变现状的了。

军事实力就像一架秤,现在已经明显不平衡了,这让越南军队的大规模反击变得不切实际,最终只换来无尽的苦难,一败涂地。

越南军队急着想速战速决,可中国军队物资充足,占尽上风,这意味着这场仗得打上好一阵子。

阮友安心里清楚,老山这场仗,最终还得靠政治手段来收场,军事行动只能说是争取一些小胜利,关键是要尽全力别让局势变得更糟糕。

不过,他可能根本没想到,中国军队的反攻会这么快,眨眼功夫就到了。

1985年3月8号,中国陆军第1军开始了“852行动”,一下子派出五个步兵连,展开了一场为期四天四夜的大仗。

他们成功攻占了敌人的关键位置,占领了前线缓冲区,创造了一个“以奇制胜”的战斗局面。越军损失惨重,有1200多人被消灭,他们的防线一下子就被中国军队突破了。

这次成功,让阵地的防守情况大为好转,中国军队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广泛称赞。

阮友安,这回可没法再躲过这记“突如其来的重击”了。

1985年,在老山战场上,越南军队手忙脚乱,一步步往后退。

阮友安改变了战术安排,前往前线进行回击,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让越军找不到突破的机会。

阮友安在报告中无奈笑道:“这支队伍真是厉害得很。”在反击没有成功后,他下令部队停止前进,回到河江去仔细分析战场形势。

跟苏联的军事专家商量过后,阮友安决定不再全面反攻,而是选择局部重点进攻,战略上改为“主动防守,用进攻来防守”,打算打好持久战。

他在河江前线带来了新战士,采用耍滑头的办法跟中国军队周旋,好让自己在柬埔寨那边保持领先。

阮友安改变了计划,悄悄挖起了前线的战壕,隐藏起士兵,还安排了部队轮流上阵休息,一切都是为了打好反击战。

尽管他们的总军力比不上中国,但他还是勇敢地迎难而上,打算通过小规模攻击来消耗中国军队的力量,稳住老山战场的局势,好给越南的整体战略赢取更多时间。

1985年5月31号,阮友安发动了名为“M1-T5”的行动,带着大批人马向中国防线发起了猛攻。

不过,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交火,咱们中国军队最终把越军的进攻给打退了,让他们吃了个大亏。

虽然中国军队一开始打了胜仗,但还是丢掉了一些地方,之后两边就拼命抢这些地方,战斗又变得难分难解了。

在老山战场,越南士兵阮友安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负担。

虽然他一度让解放军失去了部分阵地,可还是没能把战局的主动权抢回来。尽管他改变了战术,想方设法鼓舞士气,但败退的局面还是一点点加重了。

这几年,阮友安在军旅生涯中碰到了最为憋屈、使不上劲儿的时候,他面对的敌人仿佛坚不可摧。

不过,虽然解放军的第67军之前吃了败仗,但他们却变得更勇敢了,经过一番周密计划,最终成功地把丢掉的阵地给夺了回来。

阮友安看到“M1-T5”计划没成功后,又鼓起士气,想让部队在7月19日的“M-2”行动中反败为胜。但没想到,这个计划又被中方给打破了。损失惨重,连他的副司令洪新都忍不住说:“这回我们真的输了。”

从那以后,中国军队牢牢掌握了战场的控制权。第67军站稳脚跟,不断发起攻击,让越军毫无招架之力。

阮友安没了办法,只好采取小打小闹的骚扰和攻击,想着能拖住并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,让这场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战争继续拖下去。

阮友安,是个在抵抗法国、美国以及统一国家的战斗里都非常出色的战略高手,但遗憾的是,在老山战场上他遭遇了挫折,只能无奈吞下失败的苦果。

就像前越军313师步兵的副头头兼出谋划策的裴尼乐说的那样:“我承认我打仗输了有责任,可那时候就算换个人来指挥,结果可能还是一样。”

阮友安这辈子,从打仗的地方转到了教书的地方,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。1986年,他当上了上将,隔年因为武立上将生病去世,他就临时接了班,做了第二军区的头儿。中越战争一打完,他的当兵日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。

1988年,他被调到教育领域工作,当上了陆军学院的院长,后来又升了官,管起了高级军事学院,负责军事教育工作。可惜啊,他在1995年的时候,在河内去世了,那时候他69岁。

他这辈子赢得了好多奖章和荣誉,从二级军功章、二级战胜章,到一级抗战章,还有一二三级光荣战士章和决胜军旗奖,他的胸口挂满了闪闪发光的勋章。

尽管他在最后的战役中没有赢得胜利,但阮友安这位为越南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拼搏了一辈子的老英雄,作为军事史上的一位卓越智谋者,他可以坦然面对自己战斗岁月的落幕。

【参考资料:】

一剑文化编写. 兰山血染,广治泪洒 从南寮9号公路的胜利到广治的大会战 越南战争中的另一场关键较量[M]. 2016

美国大兵哈罗德·G·穆尔和乔瑟夫·L·盖洛威写的书,经过王执中和徐舟涛翻译后,在2001年出版,书名叫《我在越南战争的日子》。

作者:实现了心愿